新东方人的故事:积善行,思利他

发布时间:2016-03-10

文章来源:新东方

普通的一名新东方人的故事。

  他们用真情点亮他人的生命,用关爱共同筑建新东方成长的基业常青


他看着新东方长大,自1993年11月16日以来,他从没有离开过新东方的视野。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在22年的时光轨道上,从刷浆糊贴广告到护卫校区添补后勤,从中关村二小到保福寺、展春园,他是一个不曾缺席的见证者,也是始终如一的参与者。他就是北京新东方学校安全员曹余荣。


他与俞敏洪老师的相识相交甚至比新东方的历史还长,早在1991年冬天,他就跟随俞老师贴广告。他们就这样拎着浆糊桶,从电线杆到灰白墙壁,一张一张地刷出了新东方在校园里的初始名声。


曹师傅家庭条件不好没读什么书,来到新东方不久,就被俞老师感动了,而且暖人心窝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还没有到一个月,大概二十多天吧,俞老师就给我300块钱了。那个时候,300块钱很值钱的。过了几天,下雪了,俞老师看我没有鞋穿,送了一双旧靴子,我穿了两三年,看上去还挺好的。后来,还给了一件棉大衣,厚厚的,穿着暖和。那时候实在是穷,没钱买衣服,也没有保暖鞋,冻得几乎受不了。”对于经常奔忙在户外的曹师傅来说,这些就是雪中送炭,这使他不仅在1991年,而是在那之后的每个冬天,都不会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男大当婚,1996年他到了成家的年龄,正当在为结婚的事情一筹莫展时,“俞老师和我说,你要是没钱就和我说一声啊。我当时就说,我确实没钱了,24岁要结婚了,我们家也没多少钱。”当他直接开口说出自己的燃眉之急的时候,并没有抱丝毫的希望,但是俞老师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俞老师紧接着说的那一句让他愁眉舒展的话:“你需要多少钱?那我出一万块钱吧。” “报名的桌子抽屉里的钱全部掏出来了,零零散散的一大堆,点了点,正好是一万块。像我这样在外打工的,每月连花带用,几年下来也积攒不到一万块钱。”这一万块钱,沉甸甸的,让曹师傅的心里瞬间盛满了感动。“俞老师说,钱你先花着吧,至于还以后再说。我说,还肯定是要还的,到时候就从我工资上扣吧。”结婚酒席欢欢喜喜地办完了,他一直在心里惦记着欠俞老师的钱,但也不见工资扣减,颇为纳闷。“大概在1998年的时候,我碰到俞老师。我说,俞老师,我还欠你的钱啊。他说,你在新东方好好干,钱我不要了。”一晃10年过去了,俞老师也没再提一万块钱的事,可是对俞老师的感激之情,却被曹师傅深深地珍藏在心底。


贴广告是曹师傅最为熟悉的倾注了他真挚情感的工作,他的骄傲和自豪感直接来自广告所吸引来的听讲座学生的数量。“每天早上提着桶去办公室报到,看到同事就打个招呼。最早的时候,我和另一个同事分片区负责贴广告。一般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必须将广告贴出去。如果回来看到广告被撕掉或者盖住了,那便再贴上,我的任务是必须让同学看到新东方的广告。”


直到2002年下半年,校长不主张贴广告,曹师傅才被迫转变角色,成了现在的安全员。刚开始,他很不适应新岗位,甚至有些迷茫。“我也找过俞老师,想去别的部门,不想做安全员。做物流,或者保安都行。俞老师也给部门负责人打了电话。”后来,他尝试着说服自己,先干着再说吧,在哪里干都是一样的。说是安全员,其实连他自己都无法准确划定他现在的工作职责范围。“看护车子,不丢失。教室灯管坏了,物业不在,可以帮下忙。学生下课,护着他们小心下楼。”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还热心地接待了询问报班的家长。“有时候你可以帮帮忙的,虽然这件事其实不是你的事。比如,教室里的资料不是搁在这儿,要往楼上搬,你不搬,班主任迟早要搬。”曹师傅热心地去搬那些资料,他自有他的道理,他的道理来源于俞老师。“这么点活也不会把你累死,可以锻炼你,不管你将来在不在新东方都是有好处的。就像俞老师经常说的,做事情不是给别人,是为自己。你如果把新东方弄倒闭了,大家也都没饭吃,是不是?”


他也曾想过改变自己,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诱惑。但他始终觉得,对新东方的感情早已种下了,一走,心里会很空落,而且年龄越大,越不想走。在被追问这么多年一直在新东方工作的原因时,他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不经意地提到说:“寒暑假的时候,大家都客客气气地,吃吃饭、聊聊家常什么的,会关心我。这十几年,不管怎么样,俞老师也会记着我这个员工。”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发乎内心深处的认同感和被尊重感,虽然它们看起来似乎缺乏重量,却可以持久地打动一个人的心灵,让他对生活、对他人,充满朴素的感激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