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企业网/北京新东方公益基金会/新闻动态/正文

做有根的教育,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京成功举行

2021-03-17 10:32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高频词,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步入新时期,我国乡村教育面临着哪些变化趋势和挑战?乡村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探讨和解答。

313日至1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主办的做有根的教育: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乡村教育发展,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老师,公益组织代表,关注乡村教育热心人士等百余嘉宾齐聚一堂,通过主题发言、教育夜话、圆桌论坛等形式,就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议题展开多重视角的广泛探讨,旨在通过平等开放的交流,共同绘制乡村教育的真实图景,寻求体现教育规律、根植于我国乡村教育现实的创新解决方案。


乡村教育振兴要用新理念、新模式破解老问题

“乡村教育的振兴,其实质是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恢复重建。只有在乡村建设的大视野中,才能破题和解题。” 在主题发言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认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该用创新的理念和模式破解乡村教育的老问题,推行面向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生活而教,重点加强农村学生非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将课本知识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开展植根乡土的教育、有根的教育、有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学校的规模会进一步减小,镇一级为核心的住宿制学校未来或成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常态。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采取措施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交通、住宿、学习环境的健全,提升乡村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社会力量则可以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向更广泛的地区传递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争取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中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任春荣对很多国家的乡村教育进行过深入研究,她介绍了芬兰、日本、墨西哥等国家的乡村教育发展经验,并指出各国乡村教育会面临相似的问题,但国情不同,解决路径也不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国外经验,三个方向值得借鉴:一是提升教师质量是关键,二是形成基于地方的教育理念,三是真正落实学校自主权与社会监督。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周健作为资深公益人,在圆桌论坛中着重探讨了社会参与和教育生态的关系。他表示乡村教育离不开乡村环境,改善乡村教育的过程中要向社会和家长开更多的口子。社会参与也有利于学校互相学习与借鉴,形成辐射片区的效应。

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则认为,贫困地区和城市的教育鸿沟其实更多体现在“Attitude”上,因此教育公益要着眼于对于乡村孩子审美教育、视野拓展、梦想激励等软性实力的培养。


学校可成为乡村生态链重要一环,成功变革经验值得借鉴

近年来,为了给乡村孩子提供更优质、适切的教育,许多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的校长、老师、公益人做出了种种努力,他们的实践成为最鲜活的样本,有助于探索未来乡村教育的种种可能。在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上,这些敢于创新的实干家们就乡村学校的定位、办学目标、育人理念等,分享了一线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杭州市教育局原副局长蒋莉认为,乡村教育的重点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目前她正在浙江省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展开探索,如实行“经费总包”,学校自己统筹利用公用经费;实行“教师包班”,一个班级由一个老师负责教授多门课程,通过减少教师数量节省大量公用经费。

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则倡导乡村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学校”的定义,让教育自然、自由、自助、真实地发生,“人是不可以被教育淘汰的,我们应从培养‘人才’走向培养‘人’。” 丑小鸭中学将“信任、需求、平等”作为办学三原则,通过“把教学变成学习、把作业变成作品、把管理变成治理”,营造平等参与的校园氛围。

北京市怀柔九渡河小学校长于海龙认为,学校要成为山村生态链的重要环节,学校不是教育的孤岛,应该成为山村发展的促进者。他分享了九渡河小学的变革经验:在校园建设上,保留校舍山村特点,不搞大的投入;在老师招聘上,让乡村的手艺人、各行各业的能人成为教育合伙人,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在课程设计上,将山村产业开发为课程,并通过课程成果,推动产业发展。


关于不同乡村学校成功实践模式的复制推广,一些校长会心存疑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云南楚雄兴隆美丽小学首任校长康健坦言,美丽小学的实践模式不能完全借鉴,但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宝贵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不同平台进行分享与传播。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新建小学校长刘勇武也认为,虽然学校探索的具体方式方法不一定能够完全推广,但办学精神可以。如长坑小学以生活信念教育、生活态度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生活情趣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在缙云当地得到了推广。


乡村教师应成为“新乡贤”,要给他们希望和信心

乡村教师处于乡村教育的最前线。振兴乡村教育,教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高小强认为,在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肩负新使命,他们不仅是一个教师,更要成为“新乡贤”,发挥示范领导作用,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需要有改造社会的奉献精神。

高小强建议乡村老师未来要向三个方向努力:一是承担教育责任,给予孩子们足够的陪伴;二是承担社会责任,以平等的姿态和村民以及所有为了振兴乡村的人一起努力;三是承担起乡村教育共同体的责任,与大学教师协同合作,拥抱开放、多元的文化。

从教21年的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王二保小学校长李志磊认为,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乡村教师缺少希望,缺乏耐心,所以“除了帮助老师提升自身能力,还要给予乡村教师希望和坚定的信心,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局原局长、四川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杨松林很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乡村教育振兴首先要营造氛围,为了让没有希望的乡村老师看到希望,广元教育局开启了几项改革,如开展教学大比武,精进老师教学能力;解决700多位农村教师两地分居问题;增加乡村教育者评优机会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宏智也表示,“乡村教育要做的是耕耘情怀,让新老师真正地在村庄里扎下根来。”


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乡村教育,需汇集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期望通过两天的专业分享与讨论,为更好地推动中国乡村教育厘清一些发展思路,推广一些有效模式和方法,从理论到实践沉淀一些优秀成果,影响和凝聚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共同为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振兴助力。

正如主办方之一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在研讨会结束时所说,每一个乡村教育践行者发挥的作用也许有大有小,但是任何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我们做的任何一个尝试,都可能对推动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涓涓细流汇合在一起,不仅能成为奔腾的大江,也能浇灌中国教育中千千万万的花朵,让他们健康成长。”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5067667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2011-2016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